杨亚海先生事迹简介

杨亚海,字健夫,曾用笔名孔宣铭。1954年出生于广东省吴川市余屋山村,属广东瑚琳杨氏族系,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三十世孙,瑚琳开基祖杨霞侣第16世孙。

杨亚海自幼胸怀大志,1972年读高中时就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参军入伍。研究生学历,大校军衔。于2009年底退休,为终身军人、退职军官。在部队长期从事军事指挥工作。撰写有大量军事学术论文,曾连续6年被军内刊物《军事指挥》杂志评为先进个人,于1992年6月加入中国军事科学学会,成为首届会员。

因爱好文学,长期创作和发表报告文学、诗歌、小说等,多次获大奖,在军内军外反响良好。先后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

亚海较长期在中越边境部队服役和工作,先后担任过战士、副班长、班长、排长、副指导员、参谋、副科长、广西边防团副团长、广州军区司令部动员部三个处的处长。后升任湖南省岳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张家界军分区司令员、郴州军分区司令员。也兼任过广西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军事教官,现为湖南理工学院文学系、湘南学院语言文学系客座教授。

在对越战争时曾多次参加作战,曾带领一个排打过主攻,打过穿插,打过坚固阵地防御,亲身经历了枪林弹雨、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也组织指挥过一个预备役榴炮连对越炮击,体会到首发命中、首群覆盖的酣畅淋漓的胜利喜悦,也经受敌炮还击的险境,立过功,负过伤,现身上仍残存6个弹片。在一次战斗中敌方炮弹和地雷密集爆炸,他身边数位战友全都伤亡,而他身负重伤,九死一生幸存下来。

杨亚海在紧张繁重的军事指挥工作和艰险的战争环境中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为保卫祖国的安全赴汤蹈火,身先士卒,舍身忘死,他不仅是一位战斗勇敢、指挥有方的解放军将领,而且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优秀的儒将。他勤奋好学,文采飞扬,他利用一切时间努力拼搏,笔耕不停,写出大量有良好影响的军旅文学作品,传播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能量,激励解放军指战员,增进军民鱼水情。他出版有诗集《远山遗梦》,《海韵》,《海风》,在《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神剑》杂志和《战士报》、《战士文艺》上发表了一系列军事论文、组诗和长篇小说《风起军分区》,《通津桥》,《边关》,《老战士之歌》、中篇小说《战友战友》,《洪峰》、短篇小说《烟虫连长》,《谁》,报告文学《广西民兵风采录》,《演兵洞庭湖》。散文《大黑与小棕》,《醉蚊》等许多好作品。

杨亚海在近年出版有《贫困的百万富翁》,《重道瑚琳杨》等长篇纪实文学和小说,《重道瑚琳杨》是描写其先祖杨时(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诗人龟山先生)后裔的一个支系家族于南宋末年为逃离元兵战火而从福建集体逃难至广东南雄珠玑巷,为避祸继迁东莞再迁吴川、化州等地的瑚琳杨氏一族的艰难生存史、迁徙史、发展史,也讴歌了瑚琳杨氏后人英才辈出,积极投身到国家与民族的事业中,如奋力抗倭生擒海匪头目,积极参加辛亥革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及剿匪除霸斗争及为国家为家乡的建设奋斗不息的事迹。通过描写瑚琳杨氏家族盛衰荣辱的历史和传奇、曲折的人生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繁衍播迁、生生不息的画面和高尚纯洁的宗族文化以及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作者把缅怀历史,启迪后人、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融进了《重道瑚琳杨》等著作中。

杨亚海目前又在辛勤劳作,正在创作半自传体的长篇纪实《情调》,分“我的禽鸟缘情”和“谁爱风流高格调”两部分,已经写有近20万字稿,我们热情盼望着亚海司令员更多的激励人心的优秀作品问世。
(杨土生供稿)

发表回复